【電建這十年】萬里寫入襟懷間

2022-09-23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

黨之所向,我之所往。國有所需,我有所為。

作為全球水資源與環境建設領域的引領者,中國電建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與江河湖海血脈相連,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中國電建應該有所作為,也必定大有可為。

照破山河萬朵

高原多湖泊。坐落在云貴高原上的滇池,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那一批。這片水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的湖泊,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多被認為形成于新生代中新世晚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孕育了古滇國、大理等文明,是昆明的母親湖,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

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這顆高原明珠一度淪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內陸淡水湖泊之一,水質曾達到劣V類。為了治療這塊昆明乃至云南的“傷疤”,滇池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以及我國生態環境和水污染治理的標志性工程。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不斷增長,產業持續集聚的背景下,為了改善滇池流域整體生態環境,2003年,云南省提出滇池補水問題,經過長期踏勘、調研和論證,總投資84.48億元的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被提上日程。

中國電建充分發揮自身在勘察設計、施工建造方面的綜合優勢,旗下多家設計院、工程局參與了本項目德澤水庫、干河泵站和輸水線路三大主體工程的施工、設計、監理工作,攻克了“亞洲第一泵站”建設難關,在喀斯特地貌區打通了長距離輸水隧洞,建成了庫容4.48億立方米的德澤水庫、總裝機9萬千瓦的干河提水泵站、115.85公里的輸水線路。項目于2018年12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成為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中首個通過竣工驗收的項目。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向滇池補水約6億立方米。在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間,已累計補水約28億立方米,極大地補充了滇池水資源量,并與其他5大工程措施(環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底泥疏浚、生態修復)聯動,促使滇池水質持續改善。2016年,滇池全湖水質告別劣Ⅴ類,首摘“劣五類”帽子;2018年全湖水質保持IV類,是30余年來的最好水質,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19年繼續保持在IV類。同時,中國電建昆明院依托牛欄江“清水入城”,打造了亞洲最大的人工瀑布——昆明瀑布公園,將水域陸域、流域區域統籌整合,充分體現了“一水多用,綜合利用”的治水理念,更是“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五位一體理念的成功實踐。

同在西南,成都人也有著屬于自己的“寶石”。

2018年2月11日下午,在四川興隆湖畔的天府新區規劃展示廳,習近平總書記結合視頻、沙盤、展板,詳細了解中國電建設計打造的興隆湖生態治理成果、沿湖產業規劃布局等情況,對天府新區的規劃建設作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的重要指示。

一個全新的理念——“公園城市”,在這里首次被提出。

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圍繞什么樣的城市能讓居民生活更美好,中國電建所屬成都院在天府新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構建高灘濕地和生態湖泊的海綿城市方案,確保湖區水源、水質安全,構建達到歐洲標準的“藍色”生態湖泊,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興隆湖已成為成都水環境綜合治理的一張靚麗名片,被譽為天府新區“生態之腎”。

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到成都乃至四川全域,在天府新區興隆湖、鹿溪河、白沙湖,大運會配套項目東安湖,武侯“宜居水岸”,新都毗河,江油明月島,西昌三河六岸……一筆一劃將“公園城市”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在山水田園間,已悄然描摹出公園城市的電建“范本”。

除了滇池、興隆湖,還有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千島湖……十年間,中國電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智慧和汗水,讓一顆顆“蒙塵”的“明珠”重現昔日風采,讓一座座湖泊成為人民親水、樂水的樂園。

舉頭已覺千山綠

浙江,是“兩山”理論的發源地。

2005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浙江省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要決策。中國電建主動作為,積極參與浙江省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工作。中國電建所屬華東院實施的曹娥江綜合治理工程,正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示范性工程,也是浙江省“五水共治”項目里第一個采用EPC模式的濱水工程。

曹娥江,是錢塘江的最大支流,也被稱為東小江、剡溪,由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王輝忠擔當曹娥江的“河長”。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中國電建以先進的設計理念為引導,以一流的技術能力為核心,創新提出七大“治水”理念即保障水安全、優配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打造水景觀、提升水經濟、帶動水產業為服務目標,形成從投資、規劃、咨詢、設計、建設及運營的全產業、全生命周期水環境服務整合平臺。

2017年,項目主體工程完工,迅速得到了國家、省、市等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詩畫剡溪”一時間成為浙江人民身邊的高頻熱詞。2020年,“詩畫剡溪”成功評選為浙江最美綠道。今日的曹娥江,回歸了李白筆下“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的秀美風光,煥發出綠色的生機和別樣的風采。

憑借在曹娥江、京杭大運河、甌江等一系列流域治理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取得的良好成效,2016年2月,當時國內最大的單體水環境治理項目——深圳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花落中國電建,瞬間吸引了產業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關注度之高,既在于其難度之大,也在于其任務之重,更在于其缺乏先例。作為深圳第一大河,茅洲河流域內人口密集、工業企業眾多;且均為高密度建成區,工程建設難度極大。同時,數十年的高速發展,流域內遺留下大量基礎設施欠賬,也積累了大量的污染物。

中國電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統籌流域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岸上岸下,以“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五位一體的全局觀念統領治水工作,堅持治水與治城相結合,把茅洲河整治與環境改善、景觀提升、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土地增效相結合,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同時,面對底泥處理處置、支流暗涵污水處理、隱藏排口摸查、狹窄地形施工、標準定額體系缺失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投入數億元科研經費,以“攻山頭”的勇氣,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底泥處理處置技術,形成專利矩陣,徹底解決了污染底泥處置的世界性難題;自主研發了暗涵清淤機器人,解決暗涵管網存量淤泥收集問題,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引入靜壓植樁機、紅外相機、3D激光掃描儀、箱涵檢測機器人等“黑科技”,為完成流域內數千個排污口整治提供了一手資料。

經過持續攻堅,茅洲河流域內44條黑臭水體、304個小微黑臭水體于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共和村國考斷面氨氮濃度從2015年底的23.33毫克/升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0.71毫克/升,總磷濃度從3.05毫克/升降至0.18毫克/升,實現了從重度黑臭到地表水Ⅳ類的跨越。如今的茅洲河碧波蕩漾、鷗鷺齊飛,兩岸花團錦簇、綠意盎然,曾經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已成為開展水上運動的“最美賽道”和市民流連忘返的“生態河”“幸福河”。

2021年4月,《深圳特區報》刊發長篇報道《馴水記:茅洲河樣本》,明確指出: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中國電建功不可沒。為特區再造一泓碧水,電建人沒有辜負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人民的期待。

北雄安、南大灣。如果說茅洲河治理是中國電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明星”作品的話,那么以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為代表的系列項目,則是中國電建為雄安新區建設奉上的“誠意巨獻”。

府河河口濕地工程,是華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也是雄安新區首個河北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工程實施后,濕地出水的氨氮、總磷等指標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配合由中國電建旗下電建生態公司等一體實施的府河新區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白洋淀清淤工程等,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質。

2021年10月,府河河口濕地受邀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是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展品中唯一一項單體示范工程。

碧波招得百鳥來。電建人在濕地中打造的大水面、淺灘、島嶼等多樣化生境條件,以及良好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等覓食條件,為越冬候鳥營造了良好的棲息覓食環境。白天鵝、白鷺、蒼鷺、黑翅長腳鷸等野生鳥類紛至沓來,大鴇、白鶴、灰鶴等幾十種珍稀鳥類也陸續在白洋淀被發現,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來此觀測。輕風搖葦綠,群鳥驚飛起。隨著秋日將至,一幅更加綺麗的生態畫卷正在華北大地徐徐展開。

在大江南北,中國電建還擔綱治理了廣州車陂涌、南崗河,南昌烏沙河,南京金川河,鄭州賈魯河,西安皂河、灞河……一條條明凈的河流,蜿蜒在祖國大地上,寫下了屬于電建人的美麗中國答卷。

綠水青山繞城來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保障河流湖泊的長治久清,在“水”論“水”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一體推進與之相關的土壤治理、河湖管養運維、生態修復等工作,才能真正實現“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在茅洲河治理中,中國電建就綜合考慮經濟成本與環境效益,攻克河湖污染底泥處置難題,在茅洲河畔建成世界最大的工業化污染底泥處理廠,月處理污染底泥15萬立方米,有效實現了污染底泥處理“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底泥處理后生產的透水磚在茅洲河景觀提升工程中得到大量運用,實現變廢為寶,取之于河、用之于河。

對于土壤治理的布局,中國電建早已開始。2016年8月,中國電建中南院簽約湖南省“十三五”重點項目——湘潭市竹埠港工業園易家坪片區場地污染綜合治理項目。項目需對片區內1.09平方公里重金屬Cd、As、Pb、Cr污染土壤與有機污染物苯土壤進行清理和修復,需修復的土方量共計50余萬方。經過近一年的攻關,治理成效初顯。2017年5月,全國人大環資委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調研組赴項目現場調研,充分肯定了中國電建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技術實力,勉勵中國電建為地方造福的同時,也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依托長期技術積淀,2020年5月,中國電建所屬電建生態公司中標雄安新區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這是國內最大、最復雜的單體土壤修復工程,污染物達79種,污染土處置量達170余萬方。

實施過程中,中國電建科學研判,解決了多類型污染土壤精準開挖、協同修復等系列難題,形成了大規模污染土壤修復全過程精細管理模式,創造了國內污染土壤單日(月)修復強度記錄,多次獲雄安新區表彰。工程的實施徹底解決了唐河污水庫40多年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有力保護了下游白洋淀生態環境與周邊地下水環境,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在更寬闊的戰線上,中國電建正在智慧水務、城市河流管養運維、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污染物資源化回收利用等眾多細分領域全面發力,以電建智慧書寫電建方案,以水美城,以能綠城,水城交融,人水共生。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點滴之水,匯聚江河,國計之所系、民生之所依。十年奮斗、十年攻堅,電建人正在新的起點上,聚焦“水、能、砂、城、數”,集成投建營,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將萬里江河山川寫入襟懷之間,為人民奉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祖國書寫最壯麗的時代詩篇。

當時亞洲最大的人工瀑布公園——昆明瀑布公園

成都興隆湖美景

詩畫剡溪

京杭大運河整治工程,整治后于2014年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今日茅洲河俯瞰

茅洲河上龍舟賽

雄安新區府河河道整治工程

在電建生態公司管養的大沙河上舉行賽艇比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電建集團
媒體矩陣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戰略合作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